“平哥的平,就是公平的平,是平息纠纷的平”。在群众眼里,张平似乎与生俱来就是干调解的。因为涴市镇新发桥村,不管是村里的大事小事,还是邻里之间闹矛盾,凡是看起来一团乱麻的矛盾纠纷,“和事佬”张平总能厘清症结、把准要害,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。因此,在2021年,在新发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,张平被大家选为村民委员会委员,任新发桥村治调主任。
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,两年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件,成功率达98%”,近日,该村党支部书记邓耀雄介绍,张平调解的成功率高,源于他平息纠纷的“说、帮、勤”“三字诀”。
敞开“说”
化解邻里纠纷是张平处理最多的矛盾之一。“远亲不如近邻,邻里之间的事说开了,矛盾也就好解决了。”这是张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说什么?说事,说理,说法。说前因后果,说细枝末节,说公道人心。
怎么说?心平气和说,毫不隐瞒说,完完整整说。
在办公室,在家里,有时是在路上,村民都是“敞开说”。
5至6月份,正值农忙时节,家家户户都地里施肥喷药,精心呵护育苗,这也是张平最忙的时候。某天,村民余某和陈某吵的不可开交,差点大打出手,经走访了解,原来是余某在自家玉米地里喷洒农药,不小心喷到了隔壁陈某家的南瓜青苗上了。在双方“充分说”的基础上,先后与双方沟通调解,耐心劝说双方换位思考、互谅互让,最终成功达成和解协议,由余某赔偿陈某青苗损失600元,并一次性结清。
此事没过多久,村民杨某也跑到村里找张平诉不平,说肖某在地里喷药导致自家的青苗受损减产,张平听说后,立即将两人聚起来协商此事,双方换位思考,互谅互让,最终由肖某华赔偿杨某损失费400元。
张平这样的化解邻里纠纷例子不胜枚举。比如外村村民张某操作收割机给本村村民廖某收割玉米时,因操作不当导致廖某右腿卷入收割机,造成右腿终身残疾。法院判决赔偿后,因赔偿数额较高,张某经济条件有限,尽管被法院拘留了15日,张某还是没有履行法院判决。为了切实帮廖某拿到赔偿款,张平通过与其子女、亲戚多次沟通,将张某的家庭情况一一说给他们听。在张平的不懈努力下,廖某及其家属终于同意降低赔偿额度,张某也一次性付清了赔偿款,拖了两年的纠纷终于达成和解。
张平常说:“做人民的调解员,就是要走进群众,多听他们说,说的充分,才有调的基础。”
真心“帮”
“人民调解为人民,绝不是一句口号。”调解的成效,很多时候体现在帮的成效。
2023年7月,新发桥村王某与枝江市刘巷镇杨某平发生交通事故,交通事故造成杨某平受伤严重,法院判决王某需赔偿杨某平经济损失20万余元,最后除保险外还需赔偿2万余元。
“我确实家庭很困难,妻子从小脑瘫,智力残疾、肢体残疾,还有一个小孩在读小学,一下拿不出这么多赔偿费。”王某的话让张平也陷入了难处,也深知王某家庭确实困难。
之后,张平联合镇综治办多次上门做通双方工作,根据法律法规,促成双方达成以下协议,由王某赔偿医疗及后续治疗费用,且王某每月支付杨某平1000元直至结清。
考虑到王某没有收入来源,张平就安排他照看自己虾田和收虾,同时农忙时节给农户收南瓜一类需要运输出去的农产品,也介绍给王某增加收入。
入户“勤”
“心”离群众近,首先要做到“身”离群众近。张平自己反思,之所以他能及时发现苗头隐患,就是因为他往群众家里跑的“勤”。
张平在加强自身法律法规学习的同时,不停奔走在全村村民家中,重点帮扶残疾人员、老年人、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,为村民群众开展法律宣传10余场,接待当事人来电来访50余人次。
除了每天的调解工作外,张平还在认真反思,他认为村里的调解工作压力大,事务多,是因为一直以来没有做好团队建设。因此,为了使调解工作规范化、制度化,他联合村两委干部一起,根据《人民调解工作条例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,明确了新发桥村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、主要任务、工作范围、工作程序以及相关纪律要求。他还重点培训武装了13个村民小组的中心力量,结合共同缔造等活动,将小组长、党员中心户、村民志愿者等统一战线,进一步充实了调解力量,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“主力军”作用。
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实干赢得民心。数不清的日日夜夜,张平在调解现场忙碌,往返奔波,调查取证,研究和制定调解方案,与当事人反复进行沟通。他与他的办公室,也成为了新发桥村平息纠纷的“终点站”。
“大家叫我一声平哥,我给大家办好事情,调解工作虽繁琐,但也很充实、有意义,我会一直做下去。”张平说。
(刘嘉)